方法与手段
来源: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7-09-29
1.确立了面向工程实际,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理念。
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多年来,在学校确立了“六个坚持”、“五个理念”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六个坚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基础性和专业性并重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培养模式多样化、注意个性发展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注意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五个理念:注重基础、崇尚实践、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
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心教师一直研究、探索如何面向工程实际,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手段和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建立机械工程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多层次、开放式、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主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的理念和定位如下: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本,结合工程和实际,以工程问题为导向,釆用实验教学丰段,开展机械工程技术的教学,构建共享、自主、开放的学习模式;(2)通过机械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或机电工程技术,并能利用机械工程技术解决工程和实际问题;(3)通过机械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应用技能、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基本定位是:(1)中心是学生学习机械与机电工程技术的实验平台;(2)中心是学生应用机械与机电工程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基地;(3)中心是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寻求机械与机电工程技术支持与软硬件环境的研究场所。
2.根据学校制订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心确立的教学理念,构建“多样化和分层次”结构的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将不同批次录取的学生,依据基础的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两套实验教学的模式。一批次招生的学生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批次招生的学生在夯实基础上,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课程实验学时、分解实验过程、增加实验项目强化训练过程,实现对其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层次的实践训练,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阶梯,包括基础训练层、设计和综合训练层和创新层(研究、应用创新层)三个层次。
该体系的一体化关系是:以“五个理念”人才培养思想为指导,从基础训练层到创新训练层,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是到达目标的保障。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是达到每个训练层次教学目标的关键。通过实验项目整体整合和优化,实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3.配合教学体系,设计系列的实验项目
配合多样化分层次的实践训练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教师针对基础层、设计和综合训练层,设计了实验教学课程模块,撰写教学大纲,设计系列的实验项目。
开出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65项,所占比例为13%。
4.结合工科背景,多种方式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
中心围绕教学体系,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依托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和其拥有的教育部实践教育中心等科研和工程实验,有效统筹各种实验教学资源,釆取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
(1)中心面向全校13个专业的2590多名学生进行机械基础实验教学,面向全校33个专业4000多名学生进行金工实习和实训,同时面向全院5个专业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创新实验、创新大赛等实践环节。开出机械基础基本实验教学项目共51项,102学时;提高型实验教学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225项,450学时;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64项。随着教学设备的投入,中心在实验开出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尤其在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实验内涵及效果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及其它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1000余人次,获得各类成果60余项。
(2)中心作为机械工业CAD咨询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分中心、黑龙江省机械CAD应用服务中心、哈尔滨市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的依托单位,为省内多家企业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CAD/CAM应用软件、企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共计856人次。中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建设“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现代装备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两个中心均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10多个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2008年哈尔滨理工大学“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中心与企业合作,联合共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5.鼓励自主学习,建立自主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3个方面进行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程学习:实验中心的大多数实验室都有开放实验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活动。由学生向实验中心提出实验申请,由实验教师进行宏观实验指导。
(2)参加课外实践课题:由教师设立和学生自设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实践项目,中心教师提供指导,完成实践训练项目。
(3)参加科技创新竟赛活动:中心为“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及软硬件环境。
6.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或考试目的在于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结合电类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的,建立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和办法,分别采用实验报告答辩和实际操作、抽签选题、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同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在措施上推动和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科学思维、工程实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研究、学习和创新”型转变。